1925年12月1日 毛澤東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編印的《革命》第四期發表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》一文。這篇文章是毛澤東為反對當時黨內存在著的兩種傾向而寫的。一種傾向是只注意同國民黨合作,忘記了農民;另一種傾向是只注意工人運動,同樣忘記了農民。這兩種傾向都感覺自己力量不足,而不知道到何處去尋找力量,到何處去取得廣大的同盟軍。毛澤東通過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,指出了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,為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,制定對農民的政策,奠定了重要基礎。其中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分析,為中國共產黨后來深入認識并正確處理同民族資產階級的關系,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根據。
文章指出:誰是我們的敵人?誰是我們的朋友?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。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,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,以攻擊真正的敵人。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,不可不注意團結真正的朋友,以攻擊真正的敵人。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,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,作一個大概的分析。據此,文章把中國社會各階級分為五大類。第一類,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。他們和中國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。特別是大地主階級和大買辦階級,他們始終站在帝國主義一邊,是極端的反革命派。第二類,中產階級。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。他們對于中國革命具有矛盾的態度,其政治主張為實現民族資產階級一階級統治的國家,反對以階級斗爭學說解釋國民黨的民生主義,反對國民黨聯俄和容納共產黨及左派分子。第三類,小資產階級。包括自耕農、小商人、手工業主、小知識階層,分左、中、右三部分。他們在革命潮流高漲、可以看得見勝利的曙光時,不但左派參加革命,中派亦可參加革命,即使右派分子也會附和著革命。第四類,半無產階級。包括絕大部分半自耕農、貧農、小手工業者、店員、小販。他們的經濟地位不相上下,對革命的宣傳極易接受,都需要一個變更現狀的革命。其中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是農村中一個數量極大的群眾。所謂農民問題,主要就是他們的問題。第五類,無產階級。包括工業無產階級、都市苦力工人和農村無產階級。工業無產階級人數雖不多,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,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,做了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。
文章最后得出結論指出: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、官僚、買辦階級、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,是我們的敵人。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。一切半無產階級、小資產階級,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。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,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,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——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,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。這篇文章作為開卷篇收入《毛澤東選集》第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