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寧夏工委舊址紀念碑
寧夏工委紀念館位于銀川市永寧縣望洪鎮原宋澄小學(現為中共永寧縣委黨校),距永寧縣城16公里,距銀川市區25公里,是中共寧夏工委辦公舊址之一。
宋澄小學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,位于望洪鎮宋澄堡內西北角,原為一座關帝廟。1936年5月,紅軍進行西征作戰,國民黨寧夏省主席馬鴻逵懼怕紅軍占領寧夏,在其統治區內實行白色恐怖政策,大肆抓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。共產黨員馬云澤從寧朔縣(今青銅峽市)四區來到宋澄堡,先是做小買賣,后擔任宋澄小學校長,以教書為掩護開展地下工作。從此,宋澄小學成為黨的秘密工作據點。
1937年10月,中央決定成立中共寧夏工委,加強寧夏地區黨的工作。1938年春,寧夏工委書記李仰南指示馬云澤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時機,開展抗日宣傳活動,并多次到宋澄小學指導工作。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,馬鴻逵積極反共,大肆逮捕共產黨人,限制和破壞抗日宣傳活動,使寧夏工委的工作處于停頓狀態。1939年10月,中央決定派崔景岳、王博來寧夏接替李仰南的工作。當年底,崔景岳與王博來到寧夏,崔景岳以代課教師身份被安排在宋澄小學。
1940年3月初的一個夜晚,崔景岳、王博、白玉光在漢壩 小學召開會議,決定重建中共寧夏工委,由崔景岳任書記,白 玉光任組織委員,王博任宣傳委員,還確定寧夏工委工作機關 分別設在宋澄小學和漢壩小學。不久,寧夏工委在宋澄小學召 開會議,針對日軍侵入內蒙古陜壩地區,并派飛機轟炸銀川、吳忠堡和黃河以東各重要城鎮等實際情況,制訂了工作方案。在寧夏工委的領導下,寧夏各地黨的工作有了恢復和發展。1940年4月,由于叛徒出賣,崔景岳、馬云澤、白玉光、王 博、孟長有等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共30多人先后被捕,中共寧夏地下組織遭到了嚴重破壞。
2011年,為開展紅色教育,傳承紅色基因,永寧縣政府在宋澄小學修建了中共寧夏工委紀念館。2013年,宋澄小學撤并后,永寧縣委、縣政府將宋澄小學劃歸永寧縣委黨校作為干部黨性教育基地。2016年,永寧縣委、縣政府決定新建“寧夏工委紀念館暨黨史黨性廉政教育基地”。2018年被銀川市委宣傳部命名為銀川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2021年5月,被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寧夏黨史宣傳教育基地。